close

百年樹人 ‧原愛清華

─青年協助部落產業重建

國立清華大學

竹蜻蜓災後重建志工隊

 

計畫負責人:林彥甫 

竹蜻蜓團隊:陳文耀、陳怡全、蔡弘萱、羅雅之

            戴敬芳、張瑋芳、詹宗翰

 

壹、緒論 :

 

一、緣起

1.災後重建與青年行動

八八水災發生之後,全國青年陸續在各地發起志工行動,清華更是全校動員,人力與物資大量投入,清華大學在當時對清華人支持,更成為此次行動中全國青年的重要資源,青年的串連行動從當時開始醞釀,經過一年多來的行動,我們從經驗中反省,跌倒、再爬起來,學習團隊合作並且發揮1+1>2的力量,途中我們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越過文化的籓籬,與在東部受災地區中,同樣有志於重建工作與社會關懷的朋友,進一步形成夥伴關係。透過不斷的審視、調整腳步,獻出己力於重建工作的網絡,與部落共同尋找新生的契機。

2.深受災區居民重建家園的堅毅所感動

對災區朋友來說,很多團體來來去去,卻少有外界團體願意傾聽他們的心聲,並且深入了解在地文化歷史,我們不以服務者自居,突破地理的限制,以同理心與服務學習的主動精神,尋求與部落協力發展的合作模式。竹蜻蜓災後重建志工與東部災區民眾長達一年多的相互陪伴、支持下,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同與支持,有機會親身參與各社區工坊的活動以及行銷計畫的執行。過程中,志工將資訊定期傳送回社區,與部落青年交流,在過程中,看到他們在經歷失去家園的痛苦中站起來,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勇氣被「活」了出來,深深的感動著我們。 

3.清華人百年發展與台灣社會需要,緊密結合

清華百年校慶,校內各項慶祝活動開跑,許多以百年為主題的紀念品一一推出,無不希望能讓各界朋友感受到清華的活力與新氣象。因此我們也期望能結合百年校慶,與當地社區工坊合作共同製作紀念品,透過在學校義賣的方式,喚起更多人共同關心台灣災區重建的議題,並將收入所得全數捐贈給社區重建單位,為他們注入更多希望,讓清華大學除了在教室中教導知識,也在社會中樹立未來領導者。

二、目標

1. 透過「服務學習」自我成長

藉由體驗書本以外的經驗與知識,更加了解自我與外界的關係,並使習以為常的刻板印象得以轉化,主動參與並積極發展「學習」環境,對於社會產生持續而有力量的結構性影響。

2. 帶動社區新發展

集體行動是社會變邊的基礎,透過計畫的方式促使社區有機會投入具有生產力的活動,讓社區民眾因而產生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培育工藝人才,促進部落就業、發展在地原住民文創產業的經驗,利用在地材料,落實結合在地知識與全球經濟發展模式,逐步帶動原鄉部落、地方、部落群體及區域的整體發展。

3. 實踐教育改革

在大學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們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真正看到災區部落的需要,除了多方瞭解與反思,並將想法實踐。在清華這樣特殊的氛圍中,萌芽、茁壯,積極尋求機會發展,落實社會關懷。從教育看到社會視野,轉化災難成為祝福,將成為清華人百年傳承的美好見證,並影響往後大學「服務學習」的發展以及可能性。


貳、計畫內容: 

一、事前準備 

1. 了解部落文化與社區發展

首先我們邀請在清華就讀的部落朋友來為我們介紹排灣族和魯凱族的文化,再透過與社區發展總幹事─歐美惠以及台灣好基金會駐點人員─郭香君等聯絡管道,得之當地災後重建的現況和需求。我們也多次與工坊的媽媽們進行訪談,甚至親自到她們的家中了解,希望能進一步拉近彼此的距離。這是我們跟現行的公部門或是社福團體最大的不同,因為我們深信要先了解他們的文化和需求,才能給予最適當的協助。

2. 藉由體驗深化情感

親自拜訪各個部落工坊,並實際動手製作陶珠、編串手環項鍊,甚至與工坊媽媽們討論、設計款式,而自己親手製作漂流木椅,也讓我們知道漂流木的多種用途。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透過一連串的體驗,培養對手工藝品的情感,實際了解到部落工坊現在面臨的困境,試著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3. 透過活動設計吸引更多人了解並參與

藉由了解各種陶珠圖案所代表的意義,以及編寫工坊媽媽們的生命故事,我們透過每個月在清大成功湖畔舉辦的竹蜻蜓綠市集販售,努力把排灣文化和部落奮鬥的故事傳達給每一位願意付出愛心的人,並記錄下他們寶貴的意見,再回饋給工坊的媽媽們。此外,我們也請部落工坊的媽媽們來清大教學生製作陶珠,並在竹蜻蜓綠市集提供現場學習編串一條自己專屬的陶珠飾品。透過活動,串連媒體以及青年網絡,我們讓更多人看見部落重建的足跡,吸引他們對於社會議題、原住民文化的關心。

4. 尋求改變未來的力量

「滿月季」,是排灣族的傳統慶典,但因為戒嚴而消失已久。如今因為當地青年人希望團結各部落的力量又再次重現。我們很榮幸有機會參加首次在台東金峰鄉歷坵部落舉行的聚會,也和各部落結為聯盟。藉由與部落青年的對談,我們將更容易交流彼此的意見,共同為八八重建之路和部落社區發展奮鬥,成為一股改變未來的重大力量。


 二、規畫項目

1.校慶紀念品

  (1)創作過程

l 畫設計圖:結合百年校慶LOGO和排灣族圖騰

l 取得校方授權:尋求葉銘泉副校長同意

l 與合作工坊共同開發樣品:團隊利用12初的周末及寒假共7天到台東各工坊參與樣品討論。

l 正式生產100套紀念品:估計耗時1個月

l 包裝設計

l 製作紀念品與計畫說明手冊

  (2)活動設計

l 透過校友會發送電子報:向清大校友宣傳本計畫的意義與紀念品義賣資訊。

l 安排校慶公開儀式:在校慶典禮上,將編號「1」與「100」兩套別具意義的紀念品贈送給學校。

l 校慶遊園會擺攤義賣

2.後續計畫

     (1) 盈餘使用

l 回饋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竹蜻蜓工作隊曾受到基金會許多的幫助,想藉此機會表達我們的謝意。

l 以社區為單位提供重建資金:由於南台東縣不容易受到公部門的重視,因此我們以社區為單位,協助卑南、太麻里和大武鄉的社區工坊以及社區發展協會,提供他們重建計畫的資金來源,以保護更多受難的家庭。

  (2) 回饋部落

l 協助工坊建立合作模式:將這次校慶紀念品從設計、打樣、行銷、販售和成果整個過程分享給各個合作工坊,做為他們在往後開發新產品的範例。我們也會根據顧客的意見回饋,向工坊建議往後的產品發展方向以及市場機會。

l 再會部落青年:我們受邀參加第二次的滿月季,相約在大鳥部落進行第二次青年對談,內容將包括如何行銷南台東,以及開發觀光路線的可能性。

参、預期成效

一、     對社區重建實際的幫助

透過設計紀念品,協助部落工坊了解研發新商品的流程,並注入不同文化的美感價值,引發更多可能性。紀念品的義賣所得將以社區為單位,協助卑南、太麻里和大武鄉的社區工坊以及社區發展協會,提供他們重建計畫的資金來源,以保護更多受難的家庭。

距離八八水災發生已經過了一年多,外界對部落災區的關注也逐漸減少,可是當地面臨的許多重建問題才正要開始。我們透過如此深具意義的紀念品,必能向外界發聲,讓他們再次看見在台灣的另一個角落,還有一群人正努力從一場災難中重生。然而更重要的是,當全球氣候愈來愈不穩定,災難變得愈來愈頻繁時,我們該如何面對更多的救災和重建問題,藉由本次的計畫,我們將在大家面前呈現出部分的樣貌。

二、     讓各界朋友感受到清華的活力與新氣象

以往清華大學的學生在社會議題關懷的參與度上明顯不足,雖然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但是在和其他學校或NGO團體合作時,對方往往還是有對清華以理工為主導的刻板印象。當媒體關注本計畫的行動時,必能讓許多人看見我們在災後部落重建的持續付出,進而意識到,百年校慶後,清華大學的整個教育脈動也朝著社區關懷的方向在努力、茁壯。

三、     組織內部的成長

能夠結合校慶活動,與部落工坊共同執行如此龐大的計畫,真是個難得的機會,從最開始的陌生到彼此相互了解,當中所培養的默契和信任感,都是組織未來發展的重要資產。當然團員也實際參與討論原住民和災區重建的議題、交流計畫的理想與實踐方法、協助社區工坊的發展以及運用行銷和宣傳的策略等等,種種的經驗和知識,能夠快速地累積組織的能量和資源,強化往後執行計畫的能力。

四、     增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藉此計畫將提高學生對「服務學習」的了解以及參與度,讓有潛力、滿懷抱負的學生也能夠加入服務社會的行列,並增進學生在有興趣的議題上,自主觀察、學習的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thufly 的頭像
    nthufly

    竹蜻蜓快報

    nthu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