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鳥 陶 燒】

九鳥陶燒.jpg  

廖光亮,排灣族,九年前在卑南鄉山上,創立九鳥陶燒工作室,培育原住民投入陶藝創作,這幾年不斷將原住民的生活情感,融合在陶藝作品,展現出台東獨特的陶藝創作,並積極參與土坂部落社區發展。

九鳥陶燒的山下,是一整片釋迦園,每到收成,農民總是將釋迦樹枝及葉子進行燃燒,廖光亮為了將本土特色展現在陶藝創作,極具巧思的用釋迦灰當成釉料,把台東特產釋迦融入陶藝之中,燒出非常特別的作品,古樸的黃色和淡淡褐色。

廖光亮偏好柴燒的自然古樸之感,而燒窯的溫度必須在一千二百度左右,每當窯的溫度因天氣因素上不去時,作品已經放入窯中,無法收回,只能不斷加柴,盡力增加溫度,最後看到辛苦作品成形,並且展現出乎想像的色澤時,心中的成就感和喜悅,就是堅持藝術創作的動力。

為了讓柴燒更穩定,廖光亮與工作團隊自行研發出能在瞬間加溫,更省時省力的「柴窯」,在溫度上掌控得更好。要目前為止,全省只有三座,所以很多人上山體驗捏陶樂趣時,九鳥陶燒的柴窯,總讓人為之一驚。

藝術對九鳥團隊來說是文化的傳承,每一件陶藝創作,都是生活的詮釋,雖然創作之路充滿艱辛,但是堅持在原鄉,用陶土豐富生命,將生命不斷創作。

 

 


 

【芭 伊 工 坊】  

芭伊工坊2.jpg

去年的八八風災,對台東金峰鄉嘉蘭部落的居民來說,一時之間讓人無法消受,為了繼續謀生,台東金峰鄉嘉蘭芭伊工坊便在活動中心的狹小走廊空間上,開始了第一次的課程、第一次的燒窯、和第一個串珠……,希望能扶持十個經濟弱勢的家庭。如今,芭伊工坊的媽媽們要用自己手做的力量,勇於面對挑戰,對生命不妥協的真誠,是芭伊工坊的媽媽們藉著陶珠展現的新希望,透過這份愛與勇氣訴說著她們的生命故事,也藉此感謝所有關心嘉蘭部落的朋友們。


 

【原 愛 布 工 坊】

原愛布工坊.jpg  

新興國小是間容納九十幾個學生的迷你小學,位於台東金峰鄉山坡上,來這裡就學的,幾乎都是原住民小朋友。學校中央,是紅土操場跑道,從校長室這跨過操場向遠方望去,則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

校長與學校老師不僅負擔學生的教育責任,並進一步思考,如何讓學生都能有安穩的家,父母能陪伴在身邊,因此有了原愛布工坊,提供社區媽媽們從頭學織布、學打版、學剪裁等技能學習,動手做布包、手機袋、背包…,同時學習販售。

原愛布工坊,為她們帶來了無比的希望。讓她們得以成為改善家庭經濟的那雙手。這對她們而言,就是重要的支柱,支持一個家穩定走下去的重要力量。

原愛布工坊的商品,大量使用了原住民十字繡編織法,讓原民文化得以在當中被傳承,被轉化,成為具在地特色的時尚設計。商品傳達出濃濃的手製感,帶來使用時更深刻的幸褔。

網站:http://yuanai.ttcplay.tw/

 


 

【原 愛 木 工 坊】

原愛木工坊1.jpg    

「原住民們,流著大自然的血液,木工坊的創作者,個個都是好手。一塊塊木頭,在他們手上,變成了一件件不可思議的手創木製品,流露濃濃樸拙的手工味,一看,就會讓人愛上。」新興國小的前任校長鄭漢文,濃濃的眉毛,光亮的神采,自信地向大家介紹著原愛木工坊的商品。

三年前,新興國小開設了原愛木工坊,協助在地失業的原住民爸爸,學習做木工,讓他們得以不用在城市裡打零工,而能留在家鄉照顧妻小,最重要的,還給他們一技在身的尊嚴與滿足,協助更多原住民家庭展開了穩定的生活。

「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老師」、「當一個人的心靈穩定了,就能用更開放的心胸接受更多可能。」新興國小的教職員,不僅為學校教育盡心盡力,也將對孩子的愛,擴及對更多家庭的愛,協助更多家庭,開創新生活。在他個人這段生命歷程裡,書寫了教育者的另一種可能,也為許多偏遠地區的家庭,注入了滿滿的希望。

 


 

【向 陽 薪 傳 工坊】

向陽薪傳木工坊1.jpg    

2010年8月8日,八八風災一周年,在日昇之鄉的多良,由政府與民間的力量相互結合,利用漂流木資源,發展台東文化創意產業,以多良國小舊址成立「向陽薪傳木工訓練基地」,並於下午2時辦理開幕典禮,熱鬧非凡。

林務局表示,「漂流木應用於臺東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由承德油脂公司捐贈專款1000萬元,林務局委託「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共同合作,使原住民朋友可在各自的社區內分別成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工坊,以發展出具有生活、生產與生態永續社區的理想。

根據過去推動木工坊的經驗,由於每一處工坊能夠容納的人數有限,所能夠照顧得到的家庭也是有限,因此本計畫在評估工坊所需空間大小,以及能夠照顧到的區域範圍後,選擇以太麻里鄉多良村閒置多年的多良國小,為木工坊核心基地,可以藉此推廣到台東地區其他偏遠部落,以個體戶在家製作,工坊協助銷售的方式,建立集體合作的木藝文創產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thu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